WEC-WEDA@foxmail.com
武汉企业联合会
武汉企业家协会
首页
关于两会
两会简介
两会章程
通知公告
会刊速递
两会动态
市会快讯
区会快讯
商会快讯
浙大培训
企业之家
雇主工作
雇主简讯
百强企业
党群工作
企业视野
大事纵横
观察思考
调查研究
政策法规
企业先模
企业之星
劳模风采
管理创新
网上报名
会员申请
活动报名
联系我们
调查研究
首页
>
企业视野
>
调查研究
武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19-05-17 14:44:50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再次就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座谈会,以正确把握“五个关系”为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明确提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武昌区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核心城市武汉的重要中心城区,对于推动武汉市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应起到标杆和引领作用。
武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是要构建开放、高效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武昌区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产业快速成长,推动武昌产品与服务向武昌品牌转变。
一、武昌区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差距
(一)经济发展现状
武昌区作为武汉市的中心城区,武昌区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五大特点:
1.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凸显。一是总部规模增长迅速,经济社会贡献加大。截止2017年末,全区总部型企业累计达到208家,占当年武昌区全口径财政收入总额近40%。二是总部企业层次提升,业态构成特色鲜明。近年来,联邦快递、神华等一批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将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设立在武昌区,截止2017年末,全区共有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55家。三是总部聚集格局初现。随着华中金融城和滨江文化商务区建设的加快,我区现有的总部企业中,有179家分布在以上区域内,占比达93.71%,尤其是分布在总部经济核心区中南中北路金融街沿线的企业118家,占比达61.78%。四是总部政策逐步完善,服务环境趋于优化。从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环境优化、服务配套、人才支持等多方面入手,为总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金融产业支撑作用突出。金融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一是金融机构众多。截至2017年,全区共有区域总部型及法人金融机构(企业)295家,省级金融机构在全市占比高达40%以上。 二是金融产业贡献大。2017年,金融产业增加值达286.34亿元,同比增长9.4%,占全区GDP总量的25.97%;金融业税收收入52.74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24.60%,金融产业已成为全区主导支柱型产业。共聚集基金机构80余家,基金总规模逾7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百亿元,
3.文创产业活力日益增强。一是比较优势明显。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4.53亿元,占GDP比重达10.76%,二是重点产业门类较全。全区共有文化企业5000余家,其中工程设计、出版传媒、艺术设计和文化旅游已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文化名片效应彰显。近年来对黄鹤楼、昙华林、户部巷等一系列文化名片的打造和中国(武汉)设计双年展等展会活动的举办,更增加了武昌作为文化大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商贸产业平稳有序发展。一是商业发展规模初步形成。全区商业网点规划构筑了“三圈(中南商圈、中北商圈、徐东商圈)、两带(滨江商业带和解放路商业带)、四街(商贸旅游型楚河汉街、传统民俗文化型户部巷、艺术休闲型昙华林路和休闲娱乐型滨沙湖地区)、多点(若干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和多个社区商业中心)”的总体空间格局。二是实体商业规模较大。目前我区人均商业面积为2.1㎡,远超发达国家人均占有商业面积1.2㎡的标准。三是新零售等业态开始涌现。2018年4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盒马鲜生”武汉首店开业,新零售业态标杆企业落子武昌。
5.旅游产业发展能级提升。一是实施一批基础工程建设。二是文化旅游细分领域更加完善。主要包括以汉秀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以及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文化休闲游游,以楚河汉街为代表的文化商业旅游,以昙华林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游。三是旅游资源和从业人员众多。到2017年底,武昌区辖区内开放的景区(点)共9个(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3家和3A级1家。
武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主要包括四个领域: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昌区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基础厚实,核心企业技术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具备一定产业凝聚力。二是新能源产业。武昌区核能产业技术实力逐步显现。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阿尔斯通(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资质雄厚,工程业绩卓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近几年业已形成了集聚相应,三是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主要是水质净化装备与技术服务工程。四是生命健康产业。主要依托中科院武汉分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物数所与横店集团、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中科极化医疗有限责任公司”实施 “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开发项目(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自身情况看:一是税收过度依靠部分行业。全区税收主要依靠金融业(占比达到25%)、房地产业(占比达到31%),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发展模式转型不快。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度还不够,地区国有企业、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受制于体制、机制等问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三是产业扶持政策上有差距。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缺少各产业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如缺少对新零售、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引导政策,与发达城区相比差距明显。另一方面,与北京西城区、上海徐汇区、广州越秀区等区位相近、人口、面积相当的城区相比,武昌区仍有不小差距。
二、武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定位及主要目标
(
一)发展定位
1.武昌区高质量发展定位
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武昌区经济转型发展定位
以高端要素聚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高地,
3.空间布局定位
形成“3+2”空间布局:主打华中金融城、滨江文化商务区、武昌古城三大功能区,带动南北两翼白沙新城和杨园新城建设。
(二)主要目标
1.总部经济更具活力
总部经济对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作用将明显增强,辐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华中金融总部集聚区、滨江高端商务服务总部集聚区、中南二路杨园工程设计产业总部集聚区在全市、全省将形成更大影响。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和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新增总部型企业达到 50 家,新建高端总部楼宇发展空间250万平方米以上。
2.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到2025年,金融产业形成以华中金融城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金融产业体系,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286亿元提高到 500 亿元以上;文创产业形成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为龙头的设计产业集群,成为中部设计之都主要承载区,实现文创设计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104.53亿元提高到 200 亿元以上;商贸旅游产业做强以商业综合体、平台经济、特色商业旅游街区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成为武汉建设国家商贸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商贸产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155亿元提高到 300 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由2017年的600亿元提高到 1000 亿元。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供需协调性显著增强,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到2025年,GDP平均增速保持在 8% 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17年的 75% 提高到 85%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占服务业税收的比重由2017年的46.35%提高到60%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10.76%提高到 15% 。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 62% 提高到70%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达到 50% ,接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水平。
4、产业创新动力强劲
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持续较快增长,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不断提高R&D经费占GDP的比重,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与R&D经费之比,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收入之比。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增独角兽企业 2-3 家等等。
5.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提升区域功能服务质量,到2025年,吸引 7家世界500强总部企业分支机构入驻武昌区,培育国家级优势品牌数量 8个、省级优势品牌数量 20个;在质量变革方面,不断提高中高端产品占产品的比重、品牌市场占有率、先进制造业增长率、高端服务业增长率、高技术产品产值及出口额等。在效率变革方面,提高产能利用率、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利润率,降低单位GDP能耗等。
三、武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升级策略
武昌区作为武汉市重要的中心城区,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高端要素集聚,是集中体现武汉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标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八个领域,以打造八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首先,以总部经济为依托,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升级工程。其次,围绕金融、商贸、文创、旅游四个武昌区优势经济领域提档升级,分别实施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工程、创意设计引领工程、商贸业态升级工程、全域旅游发展工程。再次,依据武昌区要素禀赋优势,大力培育新兴经济领域,着力打造医疗健康产业培育工程、人力资源服务业拓展工程、高端商务服务业壮大工程。
(一)总部经济聚集工程
1.发展定位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技术持续发展以及国内外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是武昌区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坚持经济高质量思想为指引,形成市场导向、产业高端、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竞争力和带动强的总部经济聚集区,以加快武昌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2.发展策略
(1)升级认定规范,推进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快速落地
其一,升级认定规范体现经济高质量的科学性。总部认定规范不仅包括产值规模、营业收入、是否为上市公司等传统的评价指标,更应该纳入研发创新、市场占有率、供应链控制、品牌影响力等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其二,根据总部企业类别制定认定规范。分别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和不同职能的总部企业制定认定规范,其中层次总部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综合型(地区型)总部企业、功能型地区总部企业以及高成长型总部企业,行业总部企业包括金融总部、高技术总部、文创总部等,职能总部企业包括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在认定规范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政务服务。
(2)提升奖励机制,引得进做得强
提升奖励机制可以考虑两方面:其一,制定“引进来”的奖励机制以吸引总部企业入驻武昌区,其二,制定“壮大做强”的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总部型企业在武昌区壮大。如人才引入奖励、经营贡献奖励、高级管理人员奖励、实体化经营奖励、提升能级奖励、中介组织奖励等。
(3)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环境
其一,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设立“企业之家”绿色服务窗口,对总部企业提供全程代办行政审批手续和优先服务,重点引进对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总部企业,将“一事一议”制定倾斜政策以支持。其二,提升对口服务总部企业的政府部门级别,把新兴企业总部的对口政府服务部门由街道上升到区级。其 三,扩宽总部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总部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产业引导基金融资及其他创新金融产品扩展总部企业融资渠道。其四,为总部企业做好后勤服务,例如为总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在出入境手续、户籍办理、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
(4)盘活资源做大亩产,打造高质量总部经济集聚区
首先,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建立筛选机制,引入优质的总部企业提高亩产税收。一类是对武昌区当前有一定税收贡献的企业,一类是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符合新经济发展趋势的成长型总部企业。其次,优化发展总部楼宇经济。重点培育一批金融服务型、中介服务型、科技研发型、现代传媒型特色楼宇,促进楼宇内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一片一集群、一楼一行业、一层一特色”的分工格局,打造区域核心产业新城,实现高端楼宇经济业态集聚。
(
二)金融业创新发展工程
1.发展定位
科技与金融对接的新机制,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科技金融着眼于金融为科技服务,产出科技产品或新型技术,金融科技着眼于科技为金融服务,产出金融服务或产品。武昌区的金融科技应成为创投金融业转型的加速器。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相互促进,最终殊途同归为实体经济服务。
2.发展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资源优势和统筹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金融领域
首先,政府应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做好科技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衔接工作,形成对科技企业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其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金融领域,提高科技企业的存活率、科技金融覆盖率。
(2)深耕更加有利于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生态环境,不断尝试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规划建设互联网金融产业园,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金融相关服务的金融业态。其次,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共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打造具有华中地区影响力的风险投资之都。
(3)紧密联系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提高供给侧效率
设立金融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政、银、企”深度合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其次,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信息库、科技金融人才库、科技企业信息库等数据平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知识产权交易、科技咨询、政策支撑等一站式服务。
(三)创意设计引领工程
1.发展定位
武昌区拥有国家级的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形成了“一心两轴四区”的布局,汇集了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等设计企业1959家,是武汉“设计之都”重要支撑力量。但需要不断注入新动能引领行业发展。
2.发展策略
(1)借助“一带一路”,实现由本土企业向国际企业转型
首先,鼓励工程设计企业积极参与商务部等国家级外联机构的委托项目,紧密跟踪国家战略走向。其次,鼓励工程设计企业与行业内兄弟单位组成联合体,发挥互补优势与降低企业风险,联合投标海外市场。再次,协助工程设计企业引进和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鼓励企业组建海外事业部,积极独立开拓海外市场。
(2)探索设计企业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生产模式转型
积极支持区内工程设计企业向工程总承包转型,扩张产业链。首先,支持有条件企业积极尝试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由单一实体企业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工程企业转型,打造工程全产业链服务互联网平台,如中南建筑设计院打造的大A工程网。其次,组成专班与省级单位及部级相关单位积极联系与沟通,支持武昌区工程设计企业申报国家工程总承包试点单位,打破目前试点单位主要分布于北上广深的不合理局面,为工程设计企业创造更优越的外部竞争环境。另外,大力推动有条件的老牌工程设计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彻底实现由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向法人治理企业的转型,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的投融资能力,适应PPP和投资主体的变化、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保障企业转型升级。
(3)着力发展多媒体艺术设计,激发产业活力
首先,聚焦数字内容服务设计,推进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领域发展,其次,聚焦广告设计,发展广告创意策划、广告延伸服务,拓展培育基于移动通信、数字视频、互联网的新型广告发布媒介,推进新型广告技术应用;再次,聚焦会展设计业,重点提升在专业会议、展览会、博览会和展示厅馆、重要节日和大型赛事活动等方面的创意策划能力,最后,结合移动网络发展动态,培育发展新媒体和新业态。
(4)搭建展示平台,将武昌区打造成国际国内设计高地
首先,以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为依托,通过举办国际级设计展览、知名工业设计大奖赛等活动,吸引更多国际级设计机构、设计人才聚集、交流,展现作为“设计之都”的国际形象;其次,组织和鼓励设计企业参加国内、国际设计大赛和设计展,擦亮武昌设计品牌。
(四)商贸业态升级工程
1.发展定位
武昌区作为传统的商贸业聚集区,应利用武汉作为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以全面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鼓励中南、徐东、楚河汉街等商业街区及商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武锅生活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商业高端、特色、体验式发展,加快内外市场、线上线下、传统商圈与新型商业模式的融合发展。
2发展策略
(1)发展新零售,促进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融合发展
第一,创新经营机制。鼓励企业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自有品牌、实行深度联营和买断经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变革,运营管理数据化、激励机制市场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第二,创新组织形式。鼓励连锁经营创新发展,改变以门店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发展方式,逐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科学选址、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发展质量。第三,创新服务体验。引导企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趋势,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顾客消费行为,开展精准服务和定制服务,做精做深体验消费。第四,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
(2)加速跨境电商发展,推进内外市场融合发展
第一,优化政策性扶持。鼓励和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和电商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借助武汉成为跨境电商第三批试点城市东风,在关、税、汇、检等通关政策上实现简政放权、提高效率,实现制度创新;完善配套化体系。鼓励物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储设施,拓展物流快递企业的国际服务网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以引导专业市场转型和培育跨境电商消费习惯为突破口,主动迎接新型商贸业态升级趋势。推进认证平台建设,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等安全服务功能。探索建立电商信用规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3)升级传统商贸,推动传统商圈与新型商业模式融合发展
加速现代商贸基础体系建设。推进商圈的业态优化、交通改善、景观打造以及智慧商都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商贸基础体系。满足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商圈的城市功能,引入网红品牌、借力粉丝经济,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的购物需求。引领龙头型企业发展。鼓励中商集团、万达百货等重点商贸企业不断探索创新,突破现有商业模式,从时尚文化入手,引进高端商业品牌,将文化资源与商业融合。
(五)全域旅游发展工程
1.发展定位
发展全域旅游可以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从建设单一的景点景区转向优秀旅游城市全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幸福感。武昌区发展全域旅游将使武昌区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满足人民对生活品质提升的追求。
2.发展策略
(1)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升级传统观光型产品
首先,进一步挖掘户部巷、昙华林等民俗文化资源,让游客感受近现代武昌市井生活。其次,弘扬革命文化,宣扬爱国精神,深度挖掘首义辛亥革命纪念馆、毛泽东旧居、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展现中国革命者早期奋斗历程。再次,进一步整合和开发楚文化资源,对东湖行吟阁、清河桥古桥遗址、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楚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以楚文化为特色的楚河汉街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楚文化节旅游产品,把武昌建立为楚文化旅游名城。
(2)完善旅游服务内容,注重游客深度体验质量
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提供有品质的吃、住、行服务。推进旅行业结构调整。开发差异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服务,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小商品。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美好旅行消费需求。
(3)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出旅游综合项目
发展全域旅游,引导游客需求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服务转变。第一,旅游+体育文化。东湖环湖骑行绿道修建好后,应进一步完善环湖区运动休闲设施建设,通过举办环湖自行车赛、帆船和皮划艇大赛等赛事,扩大东湖运动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赛、观赛。第二,旅游+医疗健康。引导中南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优势医疗健康资源与临近的东湖风景区旅游相结合,将会推动武昌区医疗健康旅游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第三,旅游+水文化。通过旅游+水文化打造大黄鹤楼文化旅游区。黄鹤楼虽然是武汉市旅游的一张耀眼名片,目前景点式的发展方式难以留住旅客。可以与汉口江滩、武汉关、龙王庙、晴川阁等沿江旅游资源整合,使传统的黄鹤楼景区与长江的水文化相结合,打造大黄鹤楼文化旅游区。
(六)医疗健康产业培育工程
1.发展定位
医疗健康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生命健康产业已确定为未来三大重点产业领域之一。武昌区应把握新科技革命与医疗健康产业 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优势市场主体,打造高质高效健康产业链,推动健康产业国际化与现代化。
2.发展策略
(1)构建现代医疗健康产业体系
首先,以中南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优势医疗资源为核心,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集健康管理、医疗卫生、医药、医疗器械、养生、康复、保健食品等为一体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其次,着力发展医疗健康服务关联产业,重点集聚新型健康医疗保险、健康医疗产业基金、健康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健康医疗投资管理、建立医疗软件、数字医疗、移动医疗、移动健康管理、健康医疗物联网、医疗大数据、云医院等项目。
(2)运用新技术推动健康产业现代化
首先,引导智能医疗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加强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为支撑的智能医疗健康服务系统研发和应用,推动全社会健康资源与要素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其次,大力发展在线医疗细分领域。引入和培育一批优势医疗互联网企业,发展具有特色的在线医疗生态圈。
(3)推动医疗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文化、餐饮、体育、会展、地产、美容等融合发展。把武昌区建设成为国家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改革开放的先试区;架构涵盖居住、餐饮、康复、疗养等全方位一体化的康养休疗机构;发展体育康复产业,探寻建立体育康复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省级休闲运动旅游示范试点、推出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和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4)引进医疗健康PPP项目,进一步挖掘优质医疗资源
医疗健康PPP主要涉及项目和产品制造为主的土建、医药器械与服务、IT。其一,探索医疗健康PPP应用模式。目前医疗健康PPP存在如下应用模式:BOO(建设-拥有-运营)、BOT(建设-运营-移交)、BOL(建设-运营-回租)、IOT(投资-运营-移交)、特许经营(公立医院由社会资本管理运营、政府继续拥有所有权),结合资源与实际选择适合武昌区的医疗健康PPP模式。其二,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基础工程、应用开发和运营服务。
(七)人力资源服务业拓展工程
1.发展定位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已于2018年10月1日在全国实施,表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业发展,将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武昌区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高校资源丰富,强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助推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较快的发展,已培育出湖北纳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但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引导政策,也尚未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作为行业集聚发展的载体,这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功能,引导资源配置,制定细化发展规划,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
2.发展策略
(1)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引入社会资本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交易平台,积极举办有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活动,扩大武昌区人力资源企业的知名度,吸引万宝盛华、任仕达、智睿等国际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入驻武昌,完善产业生态链。
(2)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升级,满足高质量发展人才供给。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传统派遣、招聘的基础上发展涵盖包括各类猎头、人才派遣、外包、线上招聘、培训、咨询、认证等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满足新经济、新业态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供给需求。确定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功能定位,借助资本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结合,形成人力资源产业的新业态。
(3)出台武昌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包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专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运营支持专项、人力资源总部企业支持专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发展专项、人力资源服务小微企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专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会展支持专项、引才成绩突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奖励专项、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专项等。
(八)高端商务服务业壮大工程
1.发展定位
推进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营造高效、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制定必要的引导政策,以提升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商务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发展策略
(1)完善商务服务体系,支持商服机构做大做强
第一,完善商务服务体系。着力引进和培育会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科技服务、会议会展等高端商务服务专业机构,构建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商务服务体系,集聚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城区的综合竞争力。第二,支持商务服务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第三,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将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委托商服组织承担,拓展商务服务市场的需求空间。
(2)加强商服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源要素供给能力
第一,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区内高校优势资源培养行业紧缺人才,如国际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科技经济人等专业人才。鼓励行业协会为行业内企业开展业务培训。第二,大力引进商服行业高端人才。结合武昌区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制定专项人才政策,鼓励商业服务机构从国内外引进商务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级职业人才,特别是具有涉外商务服务经验和境外商务服务经历的高端专业人才。
(3)建设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完善商务服务产业链
第一,提高商务服务业集聚效应。建立商务服务网络体系,引导鼓励商服机构集聚发展,规划和引导一批重点楼宇成为商务服务业集聚区载体。第二,吸引高端商服品牌机构入驻武昌区。
(4)指导商服行业制定行业规范,推进行业自律建设
第一,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商服组织的信用机制建设,构建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商服组织信用档案,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推进行业自律建设。支持商务服务业组建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明确工作定位,形成依法管理与自我约束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管理格局,支持行业协会强化监督功能。
四、武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
(一)完善制度环境,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加快完善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其一,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体系,强调质量 第一、效益优先,具体包括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等六大体系。其二,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快探索负面清单或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鼓励数字化的创新监管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新增长点的形成和成长。
(二)深化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其一,深化减政放权,更加突出精简高效、流程优化、信息互联、体制创新,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全力优化武昌营商环境。其二,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要更多转向功能性、社会性的支持政策。加快推动产业政策转型,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支持关键领域的功能性政策和竞争性政策转变,其次,政策重心从扶持企业、选择产业转向激励创新、培育市场转变。
(三)加强国资创投基金引导,支持企业创业投资
创投基金可采用四种不同方式支持企业创业投资:第一种,阶段参股,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机构参股。第二种,跟进投资,即引导基金与创业投资机构联合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第三种,风险补助,即对已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创投公司予以一定补助,增强创业投资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第四种,投资保障,即创投机构挑选出有潜在投资价值、但有一定风险的初创期中小企业,由引导基金对这些企业先期予以资助,同时,由创投机构向这些企业提供无偿创业辅导。
(四)引导楼宇转型升级,打造特色楼宇经济商圈
制定商务楼宇星级评分标准,激活楼宇公有物业,逐步淘汰楼宇市场低端业态。培育特色楼宇,打造特色楼宇经济商圈。通过量身定制服务,引导楼宇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促进楼宇内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一片一集群、一楼一行业、一层一特色”,培育一批聚集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金融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特色楼宇。
快捷导航
关于两会
两会动态
企业之家
企业视野
企业先模
网上报名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市两会召开2023年度市区两会工作会
2023-08-16
省两会一行来市两会调研交流
2023-08-16
市两会参加数字经济论坛暨数字易货交易上线运营体系发布会
2023-08-16
Copyrights © 2018. 武企联合网
Powered by 武汉劲捷